□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张源源

“我这样的人,还有朋友吗?”年轻妈妈对生活和未来都处于绝望状态中。


(资料图)

“那你试试看,把我当成朋友呢?”志愿者李蔚伸开双手,给了对方一个拥抱,她很明显能够感受到对方从一开始的僵硬抗拒,到慢慢的接受、激动、敞开心扉。

李蔚是一名军嫂,随军来宁后开始参与志愿者服务,在南京同心未成年人保护与服务中心、爱心传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博爱之家南京爱心妈妈群等多家组织内奔走。公益圈里,熟悉她的人都会亲切地喊她“花姐”。

李蔚的公益之路起源于对贫困家庭大病患儿的救助,后来逐渐拓展到各类困境儿童——有的孩子母亲是涉毒人员,她陪伴照料付出真心帮助他们回归社会;有的孩子青春期叛逆辍学,她花了大把时间跟家长沟通终于找到改善亲子关系的方法……

每当面对需要帮助的人,李蔚总是会用最大的温暖和爱心,去拥抱、去安慰。

年轻妈妈小丽(化名)一度吸毒,她跟家人关系不好,当李蔚走进她的生活时,小丽本能地抗拒逃避。李蔚跟志愿者们为小丽和孩子找了落脚地,但她却带着孩子偷偷搬家,面对李蔚一次又一次的上门探望,她却有些绝望地表示:“像我这个样子,还会有朋友吗?谁能真正帮我?”

看到小丽的眼神黯淡无光,李蔚伸出双手抱住她,说:“你可以先试试看,把我当成你的朋友,让我们来帮你。”

一个拥抱,成为了李蔚和小丽友情的起始。渐渐地,李蔚的真心让小丽感受到了极大的温暖,并涌生出对生活的信任和渴望。在李蔚和同心未成年人保护与服务中心伙伴们的共同努力下,小丽彻底戒除了毒瘾,带着孩子过上了正常的生活,还将自己的父亲接来照顾。志愿者们为了帮助小丽,每个月都会给她送去500元慰问金,不久前,小丽主动找到李蔚:“我现在也有了自己的收入,这个钱拿去给更需要帮助的人吧。”

每一次救助,付出的都不仅仅是三五天的“热情”,对一个受助人的关注可能持续5年、10年。在同心未成年人保护与服务中心的工作群和志愿者群中,时不时会出现突发紧急情况,需要人前去参与处理,每当这时,李蔚会立刻发声:“把具体时间地点发我,我马上出发。”

从事志愿服务的10年来,李蔚经常会听到一些来自孩子们的好消息。每一次,她都会感觉特别开心,甚至会为了孩子获得某些成绩而激动到语无伦次。

“真的有点像是一个老母亲听说了自己的孩子获得成绩一般。”李蔚笑言,能坚守公益,她格外感谢自己的家庭,从老党员父母身上学会了做人不能只为自己考虑;从“最可爱的人”丈夫身上学到的是家庭成员的相互支撑依靠。曾经向李蔚抱怨“妈妈怎么都不陪我”的孩子也长大了,他甚至主动表态:“妈妈如果忙,家里的事情我也可以多做一些。”

多年来,李蔚每年参加志愿服务的时长都超过400小时,获得“江苏省巾帼志愿服务十大感动人物”“最美宁姐”“南京好人”等称号。

版权声明

1、本文为南京日报、金陵晚报、南报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