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就“单打冠军”,助推园区创新之路越走越宽——填补合成技术空白,提供产权解决方案


(资料图)

翻阅浦口经济开发区“专精特新”企业名单,其中不乏生物医药类企业的“身影”。虽然它们并不是园区两大主导产业链上的一环,但却是自身领域的“单打冠军”,其蓬勃发展更体现了这片热土上被不断激活的创新因子和潜在的创新增长点。

“国家强调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卡脖子’和国产替代问题,这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昨天上午,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梯尔希(南京)药物研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执行董事芮彬云在接受采访时介绍,公司专注于围绕医药产业中的药物标准品研发和服务环节,主要产品包括稳定同位素标记药物、药物代谢产物和原料药中的杂质等,“虽然该环节在整个医药产业链中占据很小比例,但药品上市和新药研发都离不开对药物标准品的需求。”

得益于有着丰富行业经验的研发团队,公司对标国外相关标准,共计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3项,另有16件发明专利已经进入实质审查阶段。其中奥美拉唑代谢物的制备方法,阿考替胺衍生物、氘标记多沙普仑及其代谢物、氨溴索杂质、米拉贝隆代谢物、戈舍瑞林杂质等合成方法填补合成技术空白,为国内首创,为国内的医药企业提供了强劲的技术支持。

芮彬云表示,公司每年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例为15%到20%,研发人员比重超过70%,同时内部定期举行技术分享,不断提升员工技术水平,积极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储备技术人才,不断升级和完善实验室设备,不断吸收新的专业知识,加大攻克高难度项目的力度,争取占领市场前沿。今年一季度,企业生产平稳,订单量逐月上升,3月份订单和销售比去年同期增长10%以上。

“专精特新”中的“新”,即创新能力强,可见研发创新力是专精特新企业的重点考察方向。这一点,在相隔不远的南京方生和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也能窥见一二。

作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方生和医药成立于2015年10月,是一家仿制药及高级中间体研发生产商。公司秉承“以创新力为驱动,以差异化为核心”的经营理念,整合了从小试研发到商业化生产的药物及高级中间体产业链,利用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MAH)实现差异化仿制药的产业化,以期让患者更早地用得起好药。公司研发人员占比超过55%,每年研发投入占企业营收50%以上,这才让他们研发出一款具有重要意义的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沙库巴曲缬沙坦钠。

这是用于治疗心衰的一款产品。“这个产品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两个活性成分形成的共晶。”南京方生和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李守忠表示。原研公司的专利于2026年底到期,通过加大科研投入,方生和与合作伙伴一起发现新的结晶体并应用于制剂,从而获得专利授权且将于2023年上市,将仿制药上市时间提前了三年,让国内患者可以更快速、更优惠地用上该药品,也将对降低医保支出作出贡献。

2021年,公司全资收购制剂工厂,人员从最开始的十余人,增加到现在的一百六十余人,形成了“研发+生产”的经营模式。“从以仿制药为主,到目前逐步走向改良型新药和创新药,持续创新成为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源泉活水’。”李守忠介绍,公司面对风云变幻的形势,始终对未来保持信心,不断探寻经济和产业底层逻辑,在风投和银行等金融业的支持下,坚持投入,以研发创新促进产业升级,整合上下游产业链,争取不断为老百姓提供质优价廉的好药。

细分、专业、创新等,都是医疗行业的标签。“园区医疗类‘专精特新’企业虽占比不高,但胜在精。”浦口经济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园区将继续提供创新氛围浓厚的空间载体,做大产业集群,打造发展新高地,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钟艺吴晓倩李丽

版权声明

1、本文为南京日报、金陵晚报、南报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