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非遗匠人学剪纸、编织中国结、写福字

高校留学生体验南京民俗感受浓浓年味

别致迷人的秦淮灯彩、富丽丰盈的绒花、甜蜜精致的吹糖,小小物件在非遗匠人手中大放异彩,也将中国传统文化传递到每一位留学生心间。今年寒假,不少国际学生选择留校,为了安排好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在宁高校开启送温暖模式,用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让同学们在学校同样能感受家一般的温暖。


【资料图】

“一铺平、二放馅、三沾水、四对折。”在食堂师傅的手把手教学下,东南大学的国际学生们手握饺子皮,包出一个个圆润饱满的饺子。吃着自己亲手包的饺子,每位同学都很有成就感,对饺子的美味也赞不绝口。除了学包水饺,国际学生们还在绳结艺术家、南京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绳结代表性传承人高志红,南京张氏剪纸第五代传承人窦娟的指导下编织中国结、学剪纸,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度过一个温馨充实的寒假。

“老师们对我们很关心,给我们安排了很多体验活动,在书法活动中,我和小伙伴们深刻认识到中国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杨乐来自阿富汗,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汉语言文学非常感兴趣,希望以后能够从事汉语教育教学工作。来自毛里塔尼亚的孟和义是个“中国迷”,第一次在中国过春节的他兴奋不已,在书法活动现场将自己写的“我爱你中国”送给南京师范大学校长华桂宏,并表示一定会努力学习并积极传播中国文化,推进中外文化交流,提升南师大国际声誉,搭建中外友谊的桥梁。

这个寒假,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国际学生们“有点忙”,他们一起听越剧、看杂技、写福字,在各类民俗体验活动中体味不一样的中国。仅用一张彩纸、一把剪刀,剪纸老师就能“变”出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图样。来自印度的19级临床医学专业的李玲迫不及待地将自己剪成的小兔子拍照分享到家庭群,让家人一起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能一下子看到这么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简直大快朵颐,希望今后能有更多机会了解中国文化。”同样来自印度的19级临床医学专业的辛铭禹表示。

记者了解到,为国际学生开辟中国文化第二课堂,带领他们体验传统中国节日是南京中医药大学一直以来的惯例。“希望留学生们在中国多学习、多感受、多体验,把在中国的见闻分享给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要学好中医,树立专业自信,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孙志广说。

版权声明

1、本文为南京日报、金陵晚报、南报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