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信息时报讯(记者 陈丹婷 通讯员 梁俊刚)幼时被拐,26年后重新与亲人团聚,王某与家人相拥,泣不成声。感人的认亲场面背后,是荔湾区民政局、尚丙辉工作室和广州市社会力量参与救助服务联动机制志愿者共同努力的成果。

王某一家齐聚吃团圆饭。通讯员供图
2月13日,在河南省焦作市温县小城的餐桌上,王某和亲友们围坐在一起吃饭、聊天,其乐融融,这是一桌等待了26年的团圆饭。1997年3月的一天,年仅12岁的聋哑残疾人王某被三男一女拐卖,从此再无音讯。多年来,王家也曾多番寻找,到派出所采血录入全国打拐信息库,希望有朝一日能比对成功,一直石沉大海,徒劳无功。直到近日,事情发生了转机。

2月10日,当地特殊教育学校的郝老师为王某70余岁的父亲带回“你的儿子现在在广州”的好消息。听到这九个字,老人红了眼眶,由于身体不便远行,他一边安排老伴、堂侄、女婿连夜驱车1500公里到广州认亲,一边指挥二儿子、女儿打扫卫生、换新床单、采购鱼肉……一家人各自迅速忙碌了起来,为大儿子的回归准备好了满满的一大堆东西。

母子相见一瞬,王某抱着失散多年的母亲泣不成声。通讯员供图

2月12日上午8时30分,王某的母亲和堂哥赶到广州,携带着思念与期待,焦急地等待着王某的到来。当天上午9时,王某和手语老师胡女士准时到场,在辨认出母亲那断了一小节的食指,确认母亲身份后,王某激动地下跪认母,在场人员无不为之动容。望着阔别26年的儿子眼角涌出的眼泪,王母扶起王某,一家人通过手语老师的翻译交流近况,虽有阔别的陌生感,但亲情是挡不住的。三人坐在方桌边,王某和母亲、堂哥交流起家人们的情况,时不时用手语比划出一两个问题。

王某与母亲、堂哥交流起家人们的情况。通讯员供图

这场“无声”又温馨的认亲场面背后,是荔湾区民政局、尚丙辉工作室以及广州市社会力量参与救助服务联动机制志愿者共同努力的成果。前不久,王某与朋友主动求助广州尚丙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希望能够找到亲人,重返家庭,回归正常生活。2月9日晚,在手语老师胡女士的协助下,王某到尚丙辉工作室进行拍照、情况沟通以及血样采集。随后,工作人员把寻亲信息发布到网上。仅仅14小时过后,寻亲志愿者于2月10日上午11时联系上王某曾经就读特殊教育学校的郝老师,通过已获取的王某同学姓名信息,确认王某的身份。从求助到寻亲成功,这中间只花了不到一天的时间。

尚丙辉与王某沟通情况。通讯员供图
广州市社会力量参与救助服务联动机制志愿者为王某采血。通讯员供图
世界上最温暖的路就是回家的路。据了解,目前,当地民政、公安、人社、残联、街道等部门已落实王某的户籍、就业、残疾、低保福利政策。

王某及家人和工作室社工、联动机制志愿者合照留念。通讯员供图

近年来,荔湾区民政局贯彻落实《民政部关于促进社会力量参与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的指导意见》,创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制,拓宽流动救助服务途径和方式,促进社会力量参与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建立以多元流动救助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补充,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的服务机制,形成相互融合、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流动救助工作局面。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优势,运用社工专业手法,完善流动救助过程中信息收集、心理辅导、政策咨询等功能以及源头帮扶、就业辅导等服务,精准回应流浪乞讨人员的实际需求,成效显著。2022年以来,共为73名流浪乞讨人员提供寻亲返乡服务。接下来,荔湾区民政局将继续秉承“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宗旨,多方协力兜住兜牢社会民生底线,织密兜牢基本民生安全网。

推荐内容